WFU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貓傳染病概論:稱職貓奴的必修課!在家如何控制、預防?




傳染病是怎麼來的呢?台灣的環境溫暖潮溼,有許多種可能攜帶病菌的跳蚤、蚊子以及壁蝨,全台一年四季都見得到;除了昆蟲媒介之外,也有可能來自已經受感染的貓咪,牠們的鼻涕、口水、爪子、糞便中含有的病菌,透過打架抓傷/咬傷、互相舔毛等互動行為,或是踩到舔到環境中殘存的病菌吃進身體裡造成感染。


有些人對傳染病的想法是:
  • 我家貓從來不出門的,感染的風險很低啦,不用預防 
  • 就算得到傳染病,再治療就可以了 
  • 打了疫苗用了藥,還是有可能被傳染啊 


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一般很常見的傳染病大多是位於皮膚或消化道的寄生蟲(耳疥、絛蟲、蛔蟲、毛滴蟲、梨形鞭毛蟲)或是黴菌(也就是俗稱的貓蘚),這些只要有確實診斷、治療之後,通常是可以根除的。



傳染病的嚴重性



比較會要擔心的是傳染力很強、又有比較大危害的疾病,這些病要麼死亡率高,要麼無法根治、會困擾受感染的貓咪一輩子⋯也許一般人運氣好並不會接觸到,但是身為臨床獸醫師,遇到長期為傳染病所苦的貓咪來就診的案例真的不在少數,其中也不乏盡心盡力的家長帶貓咪定期回診接受治療,甚至是手術、重複輸血或住院治療的。


傳染病對幼貓的影響特別大,因為幼貓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抵抗力比較差,因此得到傳染病的機會比較高、發病之後的死亡率與成貓相比也相對提升許多。傳染病是幼貓死亡的主因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特別提倡幼貓的疫苗注射,來預防傳染病的原因。施打疫苗的時間點請參考這篇文章





貓咪「不出門」,就不會有傳染病了嗎?



其實,只要是帶貓咪去美容、住宿、或是去動物醫院看病,都是有受到感染的風險的。我們不知道前一隻住在那個籠子裡的貓咪是不是有帶原,也不能確定是否有徹底確實的消毒過。頂樓、院子、陽臺等等開放空間跟戶外一樣都可能會有蚊蟲或浪貓經過。


再來就是小心「隱形傳播者」:許多傳染病都有「潛伏」的特色,例如感染白血病的貓咪,可能會成為Regressive infection,也就是表面上沒有症狀、可是會散播病毒給其他健康貓咪,因此最近有新養貓的家長要特別注意。


就算是真的足不出戶的純室內貓,也還是有可能被蚊子跟跳蚤叮咬的;蚊子會傳播心絲蟲,跟據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的調查,全台灣貓咪的心絲蟲抗體盛行率有6.7%(reference 1),也就是大約每15隻貓就有1隻曾經感染過心絲蟲,所以其實並不罕見。而跳蚤則是趁著我們人在公園、草地活動時,跟著鞋底/褲管帶回家中的,例如遛狗、跟可愛浪貓互動的時候都是風險呀;跳蚤還可能連帶傳染絛蟲或貓抓病的病原給人類。








該如何防治家中的傳染病呢?



預防真的很重要,前面已經提過傳染病的嚴重性了,除了治療貓咪會花費許多金錢及心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希望貓咪這樣受苦,所以能夠預防的,就儘量預防吧!


預防傳染病,有三個面向要顧好:

  1. 確實清除環境中的病原(飛沫及排洩物中的病原會存在於地板/貓窩/貓砂/食物水碗中),並且根據該傳染病的種類做有效的消毒(例如酒精是「殺不了」貓瘟病毒的),別忘了自己的雙手也可能在貓之間傳遞傳染病,記得勤洗手。 
  2. 儘早對疑似受到感染的貓咪作出適當的行動 - 辨認出以及隔離生病的貓咪、並且帶去看醫生治療,以減少病菌的散播。舉凡打噴嚏流眼淚、嘔吐拉肚子、皮膚耳朵瘙癢、甚至沒有症狀只是精神食慾變差都有可能是傳染病的徵兆,特別是幼貓要提高警覺。 
  3. 平常就要保護好健康的貓咪 - 定期使用預防藥、施打疫苗、降低緊迫以免抵抗力下降。特別是最近搬家,或家中有新貓咪/新生兒的家長們要多注意貓咪的狀況呀,忙碌的時候特別容易忽略牠們,卻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時候了。 


打疫苗真的有效嗎?為什麼打了還是得病?


疫苗的原理,是讓身體預先練習當接觸到傳染病時,該產生的免疫反應。這只是「預演作戰」而已,而且病原還會有許多不同的血清型或變異株,所以的確有可能會發生接種後還是感染的狀況。


針對可怕的傳染性腸炎(貓瘟),其疫苗的保護力是非常好的,至於卡里西病毒以及皰疹病毒的疫苗,雖然無法完全避免貓咪受到感染,但因疫苗產生的部分免疫力,也對該地區整個群體的傳染病盛行率有幫助 (herd immunity, reference 2);疫苗除了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別人唷!


所以我們會提倡疫苗施打的普及率,而且是以「核心疫苗」為主,也就是世界小動物獸醫協會WSAVA發表的疫苗指引方針裡,最建議施打的疫苗種類。至於「非核心疫苗」,則是當貓咪所在地區及環境有特殊風險的時候才需要考慮的。這份疫苗指引方針建議的核心疫苗,就是台灣常見的「三合一疫苗」。



喜歡人跟狗但不喜歡貓的蕊咪在Power面前打滾 




認識貓咪常見/嚴重傳染病(簡介)



貓傳染性腸炎(貓瘟)

由FPV, 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 引起,有幾個特點:
  • 病毒存活力強,很難被殺滅。一般清潔劑以及酒精無法殺滅,且此病毒停留在環境中好幾個月都依然保有活性能感染下一隻貓咪。 
  • 傳染力強,經由糞便/嘔吐物傳播,吃進去一點點就能造成感染,主要攻擊腸道絨毛上皮跟骨髓等快速分裂的細胞,造成嚴重腹瀉、嘔吐等症狀,嚴重時(特別是幼貓)引起白血球低下症、造成敗血症/死亡。 
  • 發病後死亡率高。因為嘔吐、腹瀉狀況嚴重且無法進食導致脫水,通常需要住院治療,病程至少要大約一週才會改善,但也經常遇到就算住院也一樣無法撐過、最終還是走掉的貓咪⋯ 
三合一疫苗以及母體移行抗體(有注射疫苗的媽媽的乳汁)可以提供保護力避免感染。




貓皰疹病毒感染 Herpesvirus infection
此病毒感染主要攻擊上呼吸道以及眼睛的上皮細胞,造成眼睛紅腫流淚、鼻塞打噴嚏等症狀,經常成為慢性感染,因為病毒會潛伏在三叉神經內(無法根除)、在貓咪受到壓力緊迫/抵抗力下降時復發。傳染力強,透過鼻水飛沫傳染。

疫苗除了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也能夠減輕因為皰疹病毒導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狀的強度。(reference 3)




貓傳染性腹膜炎 Feline Infectous Peritonitis

這個病有好多讓人第一時間難以理解的部份。造成此病的病原是「突變後」的貓冠狀病毒,這個突變只會在個別貓咪體內發生,一般「沒有突變」的冠狀病毒感染到貓咪之後通常不會造成任何症狀(或只有輕微的腸炎),而且是很普遍的存在許多貓咪體內,透過糞便經口食入就傳染給下一隻貓。感染後並且發生「突變」的貓咪只佔很小的比例,但若是不幸突變發病成為腹膜炎之後,死亡率幾乎是100%⋯。

想確診很不容易,因為此病的所有診斷方法準確率都不高,也就是可能會有偽陰性的情況,而且若是乾式腹膜炎光是要對腦脊髓檢查採樣又更不容易了,因此讓我們獸醫很難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治療部分,腹膜炎曾經是不治之症,直到近年來終於有開發中的新藥的治療效果不錯,可是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在實驗階段,全世界都還沒有「合法上市」的藥品可供使用。

症狀嚴重+診斷不易+沒有合法新藥可以使用,讓這個疾病特別棘手⋯




真的累啊~




白血病/貓愛滋 FeLV / FIV infection 

這兩種疾病都是由反轉錄病毒引起,得病的貓咪會在口水中釋出病毒、透過啃咬、舔毛等動作傳染給其他貓咪。感染愛滋病的貓終其一生都無法清除感染。白血病貓若自己的免疫力無法清除感染的話,則會終生持續排毒;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容易在貓咪之間不斷地傳染流行。

愛滋跟白血病都會讓貓咪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更容易發生其他二次性感染的問題,或著是引發口炎、或是淋巴瘤等其他也很棘手的疾病。

要預防除了做好我們前面講的三個面向之外,還可以施打白血病疫苗(在2020年最新的國際疫苗指引方針裡,建議為一歲以內的年輕貓施打)。



狂犬病 Rabies

不是只有狗,貓咪也可能會得狂犬病唷!

這個病毒存在口水中,經由咬傷傳染,潛伏期長短不一(根據受感染的部位距離中樞神經有多遠而定),可能長達好幾個月。潛伏期時沒有明顯症狀,直到發病時才會開始有吞嚥/呼吸困難、個性變狂躁、甚至有攻擊行為等等,最後會癱瘓並死亡。

台灣的現況是,狂犬病病毒只侷限在野生動物(例如鼬獾),人類感染的案例都是在境外受到感染的。美國每年受到狂犬病感染的家貓平均有兩百多隻(是狗的好幾倍),原因推測是因為在戶外活動時接觸到有狂犬病的野生動物。所以哪天台灣帶有狂犬病的鼬獾把病毒傳給寵物、再傳給人類不是不可能啊⋯

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此病,所以家中貓咪會自己在外面遊蕩的真的建議要施打狂犬病疫苗!




弓蟲 Toxoplasmosis

準備懷孕的家庭可能會擔心弓蟲感染人類造成流產,免疫力不全的人也可能因爲感染而產生神經症狀,不過其實只要確實做好個人的清潔衛生,其實人要從貓咪身上得到弓蟲似乎是沒那麼容易的。

受感染的貓咪糞便中可能會帶有弓蟲卵囊,但除此之外還有受到弓蟲卵囊污染且未煮熟的食物(例如生菜、生的牛肉豬肉羊肉)也都可能是潛在感染原唷,因此預防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吃生的、清理貓砂盆之後要確實洗手,或是孕婦如果擔心的話就把鏟屎的工作全權交給先生負責吧!





剛出生的幼貓在擦乾照保溫燈
剛出生的幼貓在擦乾照保溫燈



結語:


講傳染病這個主題特別有感,因為以前工作的地方專門收急診、重症跟傳染病,有一陣子特別多傳染性腸炎(貓瘟)的case住院,牠們躺在籠子裡虛弱的樣子,一直血便一直吐,幾乎完全沒辦法吃東西⋯真的很慘;我遇到的幾乎都是純種幼貓(註:抵抗力與品種無關,疾病可能來自未確實消毒的籠舍、以及未確實施打疫苗的群體造成)。若有考慮購買貓咪的,請慎選寵物店。各位不會想要買隻貓回家結果後來變重症需要住院,甚至是煩惱要繼續治療還是「換貨」,這種尷尬事情我們獸醫看到不想再遇到了。選擇環境好、照顧好的貓舍,或是用領養的方式也很好。

生病是難免,但大家該要熟悉前面提到的預防傳染病的三個面向,並且在需要時帶去給獸醫檢查、尋求適當的建議。做到這些、把生病的機會降到最低,你就是非常優秀的毛孩家長了!



Reference:

  1. Ta-Li Lu et al.,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y of canine and feline heartworm infection in Taiwan. 2017 
  2. WSAVA-vaccination-guidelines-2015 
  3. 2020 AAHA/AAFP Feline Vaccination Guidelines.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藏食玩具入門攻略 :貓咪過動、咬人解方|減肥好物|貓玩具推薦





大家養貓有遇過「玩」這方面的問題嗎?


  • 養了隻貓咪電力永遠放不完、半夜還在作怪擾人清夢? 
  • 在家中走動時,被突然竄出的貓抱咬腳跟,痛到眼淚飆出? 
  • 買了各式各樣的逗貓棒或玩具嘗試讓貓運動,但貓咪完全沒興趣? 


除了這些讓人頭痛的情況之外,亂尿尿、焦慮引起的過度舔毛等行為問題,也都有機會靠著「藏食玩具」來改善唷!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如何選擇適合的貓咪的藏食玩具、以及如何「教會」貓咪玩藏食玩具;想讓貓咪的生活更有趣,除了逗貓棒之外,藏食玩具也是很棒的選擇喔!更重要的是,貓咪自己去玩,能讓下班回家已累倒的奴才輕鬆一點😂



給貓咪玩藏食玩具的好處:


  • 符合貓咪吃飯時要狩獵(尋寶)的天性
  • 彌補貓咪活動量不夠的問題
  • 讓貓咪的生理及心理都得到滿足 


足不出戶的室內貓特別適合使用藏食玩具,因為有供應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原本用來狩獵的時間,沒有人陪玩的話,就會被用來睡覺了⋯這樣就會間接會導致肥胖、或是“攻擊行為”(其實是轉移的狩獵行為,例如撲咬腳跟)的產生啦!







藏食玩具,要準備什麼?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做



藏食玩具大致分為兩類 - 可移動的以及固定式的。可移動的適合比較活潑的貓,而固定式的適合文靜的。根據你的貓的個性來選擇適合的類型非常重要,也可以根據貓咪喜歡用手還是用嘴去玩、放乾飼料還是濕食來準備。 


市售有許多豪華的藏食玩具,兼具美觀以及可以調整難度的功能性,買來就可以直接使用了,非常方便;或是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們也可以用家中常見的材料自製藏食玩具唷,例如:放雞蛋的容器、衛生紙卷軸、寶特瓶、扭蛋殼、製冰盒、布等等,發揮創意,做出讓貓咪沒那麼容易吃到食物的容器就對了😆 也可以參考別人做的範例 👉🏻 自製藏食玩具範例 👉🏻 市售藏食玩具商品的使用心得 




初次讓貓咪嘗試,如何開始?



選在吃飯時間玩是最合適的,符合先狩獵、再進食的天性。可以把原本正餐的分量分一些在玩具裡面,然後就放在吃飯的碗旁邊。如果是多貓或有狗的家庭,需要特別安排一個不被打擾的環境,讓貓咪能專心探索,特別是內向的貓咪。 


第一次使用的時候難度要最低,就是可以一眼看穿玩具裡面有食物、輕輕一碰就會掉出食物這麼簡單,或是也可使用比較香的零食,來吸引貓咪的注意。如果是移動式的藏食玩具,可以先在玩具旁邊放一點「誘餌」讓貓有興趣去玩、去找。漸漸的,貓咪會建立起「撥弄玩具」=「有食物吃」的正向連結,熟練之後再慢慢增加玩具的難度就可以了。 


藏食玩具的終極目標:完全使用玩具餵食,讓貓咪不再需要用「碗」吃飯! 







常見問題:貓咪卡關了怎麼辦?



貓咪不賞臉、不玩 - 要想想是貓沒動機/沒興趣呢?還是他做不到呢? 

首先我們要確認有用上面提到的方式好好的「引入」這個玩具,特別是老貓需要多一些時間適應學習新東西。 

再來要會觀察貓是否有感到挫折的樣子,像是甩尾巴、喵喵叫等等,那就要降低難度。 

也要想想是不是這個玩具不適合這隻貓,可以換一種試試看。 

也有可能會玩膩,所以可以準備幾種輪流使用~ 


如果是老貓,或個性比較淡定、真的不愛玩具的貓,也可以很單純的把原本正餐的食物分成小份、放在幾個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去找,也是類似的概念喔! 


如果是關節不太好的貓咪怎麼辦呢?一樣也是可以玩藏食玩具唷,因為若是不動導致體重過重的話,反而是增加關節的負擔呢⋯而且雖然貓還沒有調查數據,不過有報告指出,有關節炎的狗每天出門活動,反而要比完全不活動的狗狗還要更少疼痛唷!建議降低藏食玩具的難度來讓貓咪可以玩得開心。 



把零食包成牠平常愛玩的衛生紙球、再塞進玩具裡,叉哩玩得很開心~尾巴舉高高




注意事項:


平常正餐不要餵太飽,也不要無限制供應乾飼料,要計算好需要的熱量、每天限量供應喔。需要減肥、計算熱量的方法請看 👉🏻 如何幫貓減肥 

要每天使用藏食玩具,養成規律習慣、變成貓咪生活的一部分,才會達到改善生理、心理的效果。 

玩具的難度要漸漸提高,不然沒有挑戰、貓咪覺得無聊,一段時間後就不會繼續去玩了。 

多貓家庭可能會搶玩具,所以要多準備一些喔,甚至熱門搶手的玩具可以多準備幾個。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已經相中最適合的藏食玩具了,趕快動手準備、讓貓跟人的生活都更豐富有趣吧! 


Reference: 

Food puzzles For cats - Feeding for physic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JFMS 2016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貓與惡性腫瘤 - 該治療嗎?癌症化療的副作用?寫給迷惘的家長們





布丁的故事 - 淋巴癌


最近有隻得淋巴癌的貓咪離開了。

牠叫布丁,9歲,是隻肉肉的三花貓(原本),清明節連假的時候牠媽媽帶牠來暫住在台北貓醫院,順便做身體檢查。

布丁是隻很多話的貓咪,在籠子裡就一直喵喵叫,出來散步的時候尾巴翹高高的繼續喵。媽媽說她很愛吃,胃口差不吃飯就是有問題了。

原本就有慢性腎病的布丁,掃超音波發現腸子有一段異常的增厚,腫到第一眼我還沒認出來那就是腸子本人;看到這種類型的腫瘤感覺就不妙,跟媽媽討論之後決定手術採樣,將一部分的腸子切除並作腸吻合手術;送檢結果出來是大細胞型的淋巴癌,是最常見的腫瘤類型,但是惡性程度比較高。

看著病理報告上面寫的中位存活時間,只有三個半月,媽媽眉頭皺著都說不出話來了,但是沉澱一下之後,還是很理性的問了我關於後續治療的事情,我們一一討論,後來決定開始化療。

給了第一次的化療藥之後出現了嚴重的骨髓抑制,但這也是預期中的事,也還好布丁沒有因此而發燒或感染,順利的渡過了,還預想著下次這個藥要幫牠減量。

到了第二次化療時,厭食的狀態依然沒有改善,而且原本的貧血竟持續一點一點的變差,出來散步也是有氣無力的;這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布丁有了IMHA(免疫性貧血),推測是淋巴癌造成的併發症。

這真的是很讓人挫折的消息,因為這代表可能要輸血,而且化療必須暫停,還有IMHA這個病本身單獨治療就很不容易,也需要吃一個很貴的口服藥,這個消息對布丁媽媽來說真的是個很大的負擔,我當時說,我們正在打一場「很硬的仗」,但堅強的布丁媽媽還是決定要繼續。

輸了血、調整治療藥物之後,布丁的紅血球比例維持在26%左右,是個很不錯的水平了,就讓牠回家照顧。在家裡終於可以好好休息,每天會有一次時段會拖著疲累的身子出來講講話撒嬌,但是還是不吃飯...

明明貧血有改善、腎指數也控制到正常了,但就在第三次化療的幾天後,靜靜的離開了... 電話裡的媽媽聽起來充滿不捨,卻還是努力的想說些什麼。媽媽說在布丁呼吸微弱的時候,發現了牠,就陪在牠身邊送牠離開...

我心裡覺得難過,難過的不只是因為牠才開始治療一個月就離開了,還有布丁媽媽做了這麼大的決心、讓牠手術截腸住院照顧、途中還併發IMHA依然堅持繼續治療沒有放棄、每天上班中間抽時間回家照顧牠,結果貓還是走了。

至少,能安慰自己的是,還好有見到最後一面,在自己習慣的家裡走掉吧。

雖然布丁的故事令人難過的落幕了,但我還是想分享給大家,因為這就是真實世界可能發生的情況,貓咪無可避免的會生病、包括得癌症。知道自己的寵物貓孩罹癌的時候一定會慌張恐懼,但如果有別人的經歷參考、不論好的壞的,我想應該都會幫助各位家長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不要的是什麼吧。

對抗癌症的這條路,困滯難行,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一個參考的方向。







貓咪長了惡性腫瘤,該治療嗎?



這是讓很多人會很掙扎的問題,因為牽扯到的因素太多了,包括「預後」、手術風險、化療副作用、費用考量、貓咪本身既有的其他疾病等等,還有理性面跟情感面的拉扯,真的很不容易。

大部分人都會想知道:治得好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應該這樣問:以現有醫療資源跟技術,對這個疾病治療,能得到明顯的效果嗎?這裡說的「明顯的效果」指的不一定是「痊癒」唷,讓 MST (中位生存時間)延長或是生活品質提升也算是治療的效果

惡性腫瘤對的治療反應,在不同腫瘤的類別、生長的位置、侵犯程度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通常在病理切片報告中會有說明,細節的部分就要跟主治醫師討論了。這也是為什麼採樣送病理切片是很重要的。

在我們還不知道腫瘤的類型的時候,就需要採樣去做病理切片。有時候會需要麻醉才能採樣,或是直接施行手術切除腫塊。

手術本身的風險就看腫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周邊組織的程度而定,特別是在腹腔內的腫瘤可能鄰近大血管或重要臟器時,會有較高風險。我們可以在術前施作超音波評估,更好的是CT scan 電腦斷層,來幫助做出比較完善的術前規劃、進而降低手術風險

麻醉風險則取決於貓咪本身器官的「健康」程度,例如是否有心雜音或潛在心臟病的可能,一般來說年紀大/有心臟病/腎臟病/肝病的貓咪麻醉風險是較高的。不過「較高風險」不代表「不能」做手術喔,只是我們要衡量一下做這次麻醉能得到的好處或幫助,是不是值得承擔這樣的風險。一般會有惡性腫瘤的貓咪可能都是中老年了,所以需要詳細檢查來確認評估麻醉的風險。就算檢查結果有些微異常,但如果是時間不久的手術(例如單純採樣)其實都還是可以進行的喔。


化療的副作用是什麼?


化療帶給貓咪的不適感主要是噁心反胃、厭食、以及腸胃道作用例如吐或拉肚子,再來就是骨髓抑制、抵抗力變差;不過這些都是暫時的(約數日到數週),而且可以選擇放置食道餵管,如此就不需擔心貓咪不吃飯或是無法餵藥的狀況了。只有很少數的貓咪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相較於人類常見的掉頭髮,貓咪是不會有全身毛掉光的情況啦。









我個人的看法是,若治療這個case 是有機會達到「明顯的效果」,並且評估照顧人手以及費用上是可以負擔的話,就應該要嘗試治療。除非是已經轉移了,或貓咪同時有其他嚴重的疾病(例如第四期慢性腎病、心衰竭病史),當然就要三思了。

可以想想若讓貓咪自己選的話,牠會想要什麼?也許答案很明顯,就像你問生病的孩子想不想吃藥一樣。「不想」「那你想要怎樣?」「我想跟爸爸/媽媽在一起」...


要考慮的,不只是壽命/存活時間這麼簡單



所以,真正要做決定的,都還是各位家長們。在看到家長們內心糾結的時候,我都會問他們對貓咪的期望是什麼:是希望能夠爭取跟牠在一起的時間越久越好?還是想要以不會太過激烈的方式持續治療到牠離開?抑或希望生病的牠承受最少的痛苦?

所以我覺得,該不該治療還是取決於你對貓咪的期望。

這邊沒有所謂「正確」的選擇,只有每個不同的家庭跟貓咪背後的故事、還有過去一起累積的點點滴滴。想想從今以後,你期待你們的未來要怎麼過?

心裡有了一個方向之後,就從這裡出發去做選擇吧。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超過半數的中、老年貓都有關節炎!你的貓有症狀嗎?該如何治療?


在文章的一開始,想先分享一個令人驚訝的研究數據給大家:

14歲以上的老貓,有高達82-92%的機會可以在X光下找到DJD(退化性關節炎)的證據。(ref. 1)

另一個研究是6歲以上、在大學附設教學醫院就診的貓咪,其中61%有OA(骨關節炎),顯示就算是中年貓咪族群也是有一定比例關節不正常,而且大部分都不是因為關節問題來就診的。(ref. 1)


名詞解釋:
骨刺:正式的名稱是Osteophyte「贅骨」,是一種不正常增生的骨頭,慢性發炎之後的產物。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關節內有發炎反應,會使關節僵硬或產生慢性持續的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DJD,是一種疾病的名稱,包括了關節處發生骨關節炎、產生骨刺、軟骨磨損等病變。



叉哩跟牠最愛的窗台


你的貓幾歲了呢?想想牠平常在家走路、跑跳的樣子,你覺得是正常的嗎?


這篇文章,是來幫助各位家長辨認出貓咪是否有潛在的關節問題,並且整理出一些有效改善的方法,讓你的貓減少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要如何知道你的貓是否有退化性關節炎呢?主要是看牠行為有沒有改變,包括:
  • 跳上跳下的頻率減少了;跳之前會猶豫很久;跳的高度比以前低 
  • 動作比較僵硬、不流暢,特別是上下階梯的時候 
  • 比較不愛玩、較不活潑 
  • 毛髮凌亂(因為減少舔毛)、或一直舔會痛的地方
  • 站立起身或趴下躺臥的時候「卡卡的」 
  • 不在以前習慣的地方睡覺了 
  • 被抱或被弄痛的時候會大叫/生氣 
  • 面對其他寵物貓、狗、小孩的反應變凶、脾氣變差 

折耳貓因為先天基因的關係,骨骼及軟骨會發育不全,所以年輕時關節就會漸漸地變形或是黏連,變形的關節時間久了就會磨損、發炎,出現疼痛不適的症狀,而且通常在六歲以前就會開始。 常見出現病變的位置有:手腕、腳跟、掌骨、趾骨、尾巴等,所以你會發現牠們超級討厭被剪指甲!


診斷的部分就要帶來給獸醫仔細評估,上面的病史問答很重要,平常在家裡可以用手機錄影貓咪走跳、活動的樣子,對診斷會很有幫助。

一開始會先觀察步態,然後徒手檢查、摸摸關節有沒有腫脹、ROM(關節活動範圍)是否減少、有摩擦感或有疼痛反應,再來會針對懷疑有問題的部分拍攝X光。


雖然現在我們知道,貓咪關節問題其實是很常見的,但是在診斷上還是有些挑戰,因為:

  • 症狀可以很不明顯;牠們很會忍痛隱藏自己的病況 
  • 通常是對稱的,所以不會一跛一跛的(除非有了急性/二次傷害,例如扭到腳) 
  • 貓都窩在家裡,不像狗狗常出門去遛而有機會被家長觀察出異狀 
  • 軟骨開始磨損、卻還沒有明顯贅骨生成的時候,X光是看不出來的!但是這時候就已經會造成疼痛了! 
  • 有些人會以為牠只是因為「老了」所以「動作比較慢」 ,不覺得那是「問題」 


的確有時會遇到,貓咪來做定期健康檢查,我們認為可能有退化性關節炎,但家長不覺得有異常的情況。其實就連半夜嚎叫不睡覺也都可能是貓咪不舒服的表現唷!


也有些人會覺得,貓都這把年紀了,有問題也是很自然的吧。這時候就要參考一下貓跟人的年齡對照表:






如果是一隻10歲、沒有受傷或手術過的貓咪,有退化性關節炎,就像看到一位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爬樓梯很吃力一樣,應該不會覺得這很自然吧?

看這裡參考貓咪平均壽命是多少 



何時需要開始治療?

其實,雖然文章一開始我們提到,有很高比例的貓咪在X光下可以發現關節病變,但X光下病變嚴重的程度跟貓咪本身的疼痛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可能很明顯但不太痛,也可能很輕微卻很痛,這與病灶的位置(脊椎 v.s. 四肢)有關。以我個人的標準來看,當有疼痛、僵硬、活動力下降、位於四肢的關節病變等情況出現時,就需要開始治療了


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式?


不論關節炎是輕微還是嚴重,基本該要做到的都是先從環境改善著手,也就是為貓咪設置「無障礙空間」,讓牠們能盡量維持原本習慣/喜好的休息位置,也方便吃飯喝水上廁所等生活起居。若貓咪因為病痛逼不得已無法維持原本的習慣,可能會導致行為問題的發生唷(例如在貓砂盆「外面」上大號)。

  • 在窗台或沙發旁放置階梯或斜坡 
  • 在常逗留或睡覺的點放置軟墊 
  • 在常出沒的點附近多放一些水碗鼓勵喝水 
  • 選用低矮圍牆的貓砂盆、換成觸感比較細軟的砂(例如礦砂) 

當關節炎嚴重到已經明顯影響活動能力或疼痛時,就要認真考慮是否給與消炎止痛藥了。我明白有些家長會對長期使用藥物有所顧慮,但藥有很多種,各有優缺點,其中也有很安全的選項,建議根據每隻貓咪個別的情況跟獸醫師討論,來決定最適合的藥物。


腰椎的贅骨(箭頭)以及嚴重的便祕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s:

這是在人以及狗治療骨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在貓也有許多研究證實此類藥的效果良好,可以減少疼痛、表現得更有活力、提升生活品質。


主要會擔心的是此類藥物對於肝臟及腎臟的負擔,特別是許多中老年貓咪都同時有慢性腎病的問題,的確需要小心注意。針對這部分,國際貓科醫學會ISFM跟美國貓科醫學會AAFP有發表NSAIDs的使用指引方針給獸醫師們參考,來把副作用發生的機會降到最低。

Gowan et al 針對meloxicam(最普遍的NSAID)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有些摘要給大家參考一下:

有腎病、有關節炎的老貓在連續使用meloxicam約1年之後,發現腎病進展的速度比對照組還要慢(退化的更少)。 

有腎病、有關節炎、至少連續使用meloxicam 6個月以上的老貓,牠們的MST(中位存活時間)甚至好過以往其他腎病貓的研究調查。 


當然這些paper研究的地區以及年代都不同,但至少我們可以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長期給meloxicam會減短腎病貓的壽命,而且雖然有些報告指出此類藥物可能會造成急性腎衰竭,但我認為這比較像是機率問題,就像任何的麻醉都是有風險的一樣:發生的機率有多少?它帶來的好處是不是很值得?就留給各位家長跟獸醫討論之後自己思考一下了。


其他藥物例如Gabapentin, Amantidine, Amotriptyline, Tramadol 也都有人用來輔助治療骨關節炎,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跟上面同一隻便祕貓,雙側踝關節腫脹


營養補充品:

omega-3 脂肪酸、glucosamine葡萄糖胺、chondrotin軟骨素等等理論上可能有幫助修復受損的軟骨、減慢發炎的進程的作用,雖然研究顯示它們的效果還是比不上meloxicam的幫助來得明顯。營養補充品可以與meloxicam一起用,並且可以讓藥物減少劑量卻一樣有效。


針灸:

在台北貓醫院有中獸醫門診,聽同事中獸醫說針灸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效果,只要嘗試個幾次就可以看到明顯的進步!從以前到現在也看過好幾次貓咪被針灸的樣子,有些比狗狗還要安份呢。我認為針灸也是一個很值得嘗試的治療。


體重控制:

幫過重的貓咪減重可以降低關節活動時的負擔,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是很有幫助的!不過減重一直是個難題⋯詳細減重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物理治療 :

貓還沒有足夠的研究,但在狗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有幫助,所以同理可證可以嘗試看看在家自己幫貓咪做關節活動、按摩熱敷,或某些醫院有提供雷射治療、水療等等。



注意:


⚠️千萬不要自己給貓吃人的止痛藥,很容易中毒。

⚠️腳底板毛經常被忽略,記得定期修剪,想像一下老阿嬤穿著襪子在瓷磚上走路會怎樣?

⚠️多貓家庭每一隻貓都要注意排便情況,因為關節炎可能導致便祕,嚴重時要麻醉浣腸。



剃毛後的腳底板,可以看見所有肉球了



總結: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讓大家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貓是不是其實正在承受慢性關節炎的痛苦;在看診時偶爾都會遇到一些又胖關節又痛的可憐貓咪、或是已經在打皮下點滴卻因為關節差所以還是便祕的;平時多用心觀察、早期發現、或是定期帶去給獸醫做健康檢查都能夠提升貓咪的福祉唷。至於正在照顧有關節問題貓咪的家長們,希望你們看完文章之後能知道如何改善家中的佈置,也曉得除了吃止痛藥保健食品之外,還有針灸、體重控制等方法也都很有效,可以給嚴重或控制不佳的關節炎貓咪更多治療的機會。



Reference:

1. David Bennett et al., OSTEOARTHRITIS IN THE CAT 1. How common is it and how easy to recognise? JFMS 2012

2. David Bennett et al., OSTEOARTHRITIS IN THE CAT 2. How should it be managed and treated? JFMS 2012

3. 貓人年齡對照表 https://catvets.com/guidelines/practice-guidelines/life-stage-guidelines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讓貓咪保持健康:從在家辨認生病警訊開始 & 老貓健檢的重要


叉哩在牠最愛的窗臺睡覺

你的貓咪現在幾歲了呢?

一份英國的動物醫院對四千隻貓做的研究顯示,貓咪壽命的中位數是14歲 (Dan G O’Neill, 2014) ,意思就是有一半的貓咪可以活超過14歲,並且有四分之一的貓咪可以活超過17歲!

你是否期待毛孩能陪伴你的時間越久越好呢?想讓貓咪活得更久、更好,就必須要有良好的照顧、預防疾病的發生、並且在生病的時候可以盡早發現並治療。但動物不會講話、不會告訴我們哪裡不舒服,貓咪又是隱藏病痛的高手,因此「觀察力」以及「疾病知識」就是關鍵了!

這篇文章就是要教你了解各種疾病會產生的症狀、並且學會如何從生活中的小細節辨識出貓咪是否不舒服


正常的老化現象有哪些,跟疾病的區別


視覺、聽覺、嗅覺的敏感度下降,對新的外在環境以及動物的興趣降低。虹膜萎縮讓瞳孔的邊界變得比較不規則狀,或兩邊瞳孔大小不一樣,都可能是老化造成的,不過也需要跟眼內疾病(例如葡萄膜炎)區分。聽力下降的表現:比較愛叫(可能是因為覺得環境變安靜了所以想透過叫喚取得回應)、或是對噪音的反應跟年輕時不一樣。

血壓會隨著年紀升高。排除疾病影響的健康貓咪之平均血壓約為120mmHg,在超過十歲之後可能上升至140mmHg左右。超過160mmHg且排除緊迫因素的血壓就是異常,代表著潛在的腎病、甲狀腺或腎上腺疾病,或是自發性高血壓,需要治療。 

認知功能及行為改變:講白話就是類似「老人痴呆」,貓咪約10-12歲開始可能會出現,通常是很細微的改變,也就是漸近式的、不是突然變差那種,包括與家人的互動方式、性格及睡眠週期的改變、空間認知障礙、踱步、比較愛叫,甚至有新的奇怪嗜好等等,而且情況也可能時好時壞。如果這些情況進展的快且明顯、甚至伴隨步態的異常,就可能不是單純老化,而是神經系統相關的疾病。

體態:毛的光澤減少、皮膚彈性變差。11歲開始肌肉量會稍微減少是正常的,但不應該摸到很明顯的骨頭突起。正常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5克的蛋白質,計算一下你的貓咪有吃到這麼多嗎?

運動能力:健康貓咪隨著年紀漸長,走、跳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慢,但還是該要保持流暢,若是有卡頓、踩空、在跳之前要猶豫很久才行動的狀況,都可能是有骨關節方面的異常。 


天氣冷的時候才會來找我們一起睡


各種疾病的徵兆


會不會覺得你的貓跟以前好像哪裡有點不一樣,但又很有精神、食量也正常?或是覺得貓咪最近精神變差、睡覺時間變長?

先來名詞解析一下:

體重下降 - 一隻4 公斤的貓變成3.6 公斤有差很多嗎? 400 克就是 10%,就像50 公斤的成人瘦了5 公斤一樣是很可觀的!

肌肉量減少 - 摸起來變「骨感」,特別是頭頂、背部、骨盆和大腿位置

胃口變差 - 不只是食量變小,還包括放飯時的反應變弱(比較沒那麼興奮/期待)、吃得比較慢、開始會挑食也都算

排尿增加 - 次數增加、貓砂裡的尿球變大顆

「不正常」的嘔吐:跟吃飯無關的吐、一個月兩次以上、高於以往的頻率

疼痛 - 摸到痛的部位會有反應(如出手抗拒、閃避、哈氣)、躲起來、胃口變差、休息時頭部位置較低/眼睛半閉(像想打瞌睡)、叫聲增加或嚎叫、脾氣變差、不太舔毛

嗜睡、精神變差 - 不太具特異性的症狀,只能表示貓咪現在很不舒服


很健康但睡覺時就看起來病懨懨的蕊咪


以下粗略區分各類疾病,注意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都會出現:

牙科及口腔疾病 - 胃口變差、吃進去的食物又從嘴裡掉出來、只用一邊的牙齒(歪著頭)咀嚼、只吃軟的食物、乾飼料不咀嚼直接吞、體重下降、肌肉量減少

高血壓 - 造成身體各處氣官受損,進而產生的症狀可能有流鼻血、失明/瞳孔放大、呼吸加速、眼球震顫或身體失去平衡、走路搖搖擺擺或腳軟

腎病 - 喝水量增加、排尿增加、便祕、食慾下降、體重下降、肌肉量減少、毛皮雜亂失去光澤

甲狀腺機能亢進 - 活動量增加、變得比較愛叫、食量增加、體重下降、肌肉量減少、喝水量增加、排尿增加、嘔吐、拉肚子

糖尿病 - 食量增加、體重下降、肌肉量減少、喝水量增加、排尿增加

慢性腸炎 - 嘔吐、胃口變差、拉肚子、體重下降

關節炎 - 跳上/跳下的高度退步、跳之前要猶豫一陣子、玩樂/與人互動減少、被抱起時/不明原因哭叫、在貓砂盆外面上大號、姿勢改變(例如拱背、坐歪一邊)、肛門及後半身的毛髮髒亂

癌症 - 胃口變差、體重下降、肌肉大量減少、喝水量增加、排尿增加

有沒有發現你的貓有些症狀特別符合某個疾病?

許多疾病的症狀都包括胃口變差、體重下降、多渴多尿等,甚至有些時候這些症狀非常輕微或觀察不到,所以經常我們還是要依賴各種檢查方法來找出病因。 



來動物醫院健康檢查會做哪些事情?


首先會詢問病史、做理學檢查(包括觸診、聽診、量體溫等基本檢查),我們獸醫會對貓咪的身體狀況有初步概念,然後再做下一階段的檢驗,包括:

  • 驗血 - 基本包括紅白血球跟肝腎指數 
  • 影像檢查 - 胸腔、腹腔、骨關節的X 光及腹腔超音波 
  • 驗尿 - 尿比重、尿液試紙及尿渣細胞檢查 
  • 量血壓 

確切的檢查項目會視症狀或懷疑的疾病而定,在與家長們溝通確認後才進行。如果是七歲以上的貓咪,根據 AAFP Senior Care Guidelines 的建議,除了基本驗血、驗尿之外,也最好要包括離子、甲狀腺功能檢測以及血壓。

我們台北貓醫院經常有家長們帶「健康」貓咪來做例行性的身體檢查 👏🏻 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對毛孩健康的標準慢慢提高了,而有些是因為經歷過家中貓咪突然生病的情況、所以想確保其他毛孩的健康。有時也的確因此發現有異常的部分,例如牙齒重吸收病、早期腎病(SDMA升高)等,在症狀發生以前就開始處理治療了! 


八歲米克斯貓咪的髖關節已有贅骨生成


結語


會寫這篇文章的理由主要是在看急診的時候遇過太多貓咪「突然」病倒的情況,特別是家中養很多隻貓的家長們,看著他們一個個臉上愧疚的表情,真的會希望這種事情能夠越少發生越好。

希望看完這篇文的大家從此能多放一些注意力去觀察貓咪的生活起居有無異常,並且每年帶七歲以上的貓咪去做身體檢查,因為就算表面完全正常可能還是有潛在疾病,而且若能在早期就開始控制疾病的話成效會更好、貓咪少受苦、治療的花費也會更少。

最後,動物看醫生不像人有健保這麼便宜,平時就要定期幫毛孩存一些健康基金唷。


Reference:

AAFP Senior Care Guidelines

Dan G O’Neill et al., Longevity and mortality of cats attending primary care veterinary practices in England. 2014
此研究也顯示:符合已絕育 / 體重較低 / 混種貓等條件的話會讓貓咪更長壽唷(相較於未絕育 / 肥胖 / 純種的貓咪)


Photo by Saman Tsang on Unsplash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糖尿病貓到底該吃什麼?有機會不用打胰島素嗎? - 常見疾病系列


在台灣跟香港,糖尿病是貓咪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這種疾病需要每天打針花時間照顧、吃的東西也有限制、自己戳血管採血、面對上上下下不穩定的血糖值又可能有併發症要處理,而且還經常變成持續一輩子的慢性疾病,剛開始學習照顧糖尿病貓的人真的會覺得很辛苦!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讓大家多了解一下糖尿病、知道真正最重要的核心事情是什麼、把心力集中、進而減少心中的壓力。 



超可愛的糖貓 Ramsay 來寄宿打針,8.8kg




什麼是糖尿病?有什麼症狀?


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尿中有糖;糖是來自身體裡過高的血糖,超過腎臟能負擔的量因此漏到尿液中。至於血糖過高的原因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負責調控血糖的胰島素分泌量不夠,第二類是身體對胰島素的感應能力變差了;這兩種背後各有不同的病因,但是共通點就是都需要人工施打胰島素來補充身體所需。


糖尿病的症狀主要是尿變多、喝水量也增加,食慾正常甚至食量增加可是還是漸漸變瘦。這是因為缺乏胰島素讓細胞沒辦法好好的利用血糖做為養分來源,所以只好不斷消耗庫存的熱量(也就是肌肉與脂肪)所導致。


其中分解脂肪產生熱量的過程就會產生酮體,因此糖尿病持續久了就會變成酮酸血症 - 這就是會危及生命的狀態了!以前在輪急診的時候經常遇到酮酸血症的貓,牠們很虛弱、可能還有點喘或嘔吐,有些不夠細心或養很多貓照顧不暇的家長直到這時候才發現貓咪生病了⋯真的很讓人不捨。



如何確診真的是糖尿病、還是只是緊迫高血糖?


要診斷糖尿病的方法相對單純,單次血糖超過正常值三到四倍差不多就可以確診了,但有時血糖值落在有點高又不是非常高的灰色地帶時,就需要檢測果糖胺(Fructosamine)來幫助區分到底是真的糖尿病、還是因為貓咪緊迫產生的暫時性高血糖。有了正確的診斷之後,就要開始規劃治療計劃了。



在開始治療之前,我想讓你知道⋯


剛開始照顧糖尿病貓咪的你,準備好了嗎?我想應該沒幾個家長會認為自己已經充分準備好了,許多實作的技術看獸醫做好像不難,但輪到自己在家裡做又是另一回事⋯不過,只要多練習幾次慢慢都是會進步的。


舉例來說,測量血糖值,獸醫會教你如何幫貓咪採血,目的是蒐集數據用來幫助調整胰島素的劑量、或是避免低血糖。如果可以成功在家量血糖的話當然很有幫助,但是暫時做不到的話也不需要太氣餒,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評估(例如排尿量),千萬不要去執著一定要量到血糖,搞得你累、貓也緊迫就不好了。


雖然站在獸醫的立場來看,都是希望能夠在確診的早期就儘快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因為這樣可以增加 Remission(緩解,也就是不需要打胰島素也能維持正常血糖)的機會,不過我希望各位家長們不要在一開始就一頭鑽入、過度執著某些細節(因為有太多太多了),要先了解治療的大方向是什麼



治療糖尿病貓的大目標包括:


  • 改善多尿、多渴的情況 
  • 停止變瘦、恢復適當的體重 
  • 避免血糖過低 



胰島素的使用


一開始通常都會給比較保守的胰島素劑量,或是直接住院抓好適當的量,因此真的變成低血糖的情況就比較少見。如果同時有其他疾病不適(例如酮酸血症、肝病、胰臟炎)導致胃口還不穩定時就需要先住院治療、並且放置餵食管確保進食的量,等到穩定之後再接回家照顧。


胰島素的種類,我的首選是Glargine (商品名Lantus),因為多數貓的食性並不像狗那樣會一餐一次吃飽,而是會少量多次的進食,因此選擇長效型、並且作用強度均勻的胰島素會比較適合。



血糖的檢測

影片很清楚的示範如何從貓咪耳朵採血測血糖



標準的方式是每5-7天測量一次完整的血糖曲線、並根據結果調整胰島素的劑量,看下次的血糖曲線能否落在適當的範圍內。理想的情況是能在回診的前一天在家裡先做好,不然就是回診當天留院觀察量血糖。


有些貓咪並沒有嚴重的高血糖,或是快要進入Remission (緩解)狀態,就需要比較密集的監控血糖,通常是每天三次,並且根據獸醫提供的劑量調整參考指示來修正胰島素劑量,小心避免低血糖發生。




食物的成分對控制血糖有很大幫助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有助於控制血糖,可以的話建議只餵溼食,避免給乾飼料(因為製作方法的關係使碳水化合物比例較高),因此只要是主食罐都可以,選擇就很多啦。若貓咪只吃乾飼料的話,可以考慮各廠牌的糖尿病處方飼料,但是碳水化合物含量真正夠低的,似乎只有Hill’s的m/d呢⋯


營養成分分析的中英文對照參考



如果血糖不穩定需要更嚴格的控制飲食的話,就選擇碳水化合物小於12%的ME(metabolisable energy,代謝能量)的,可以參考包裝上面的營養標示計算一下。


計算雖然只是加減乘除,但是需要換算個幾次,而且不同產地標示內容的方法跟名稱又不太一樣,所以可能真的有點亂,但是各位只需要先找出以下三個數值,再開始計算就會容易許多囉:

  1. 這一罐(或一包)有多重 
  2. 營養含量的百分比(沒有特別表示碳水化合物的話,就自己用減法算出來) 
  3. 每單位的熱量(或代謝能量) 





舉例:
這包成貓低敏餐包淨重是85克。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就是從100%扣掉蛋白、脂肪、纖維、水份、灰分、鈣跟磷:100-11.5-2.9-0.55-80-2.5-0.3-0.2等於約 2%。此85克的餐包含有85 x 2% = 1.7克的碳水化合物。
每單位的代謝能量是83卡/ 100克。這包有85克=70卡。

1.7克的碳水化合物產生的能量是 6.8卡(每克約可以產生4卡),佔代謝能量ME的比例就是 6.8 / 70 = 9.7%



食物的量跟種類要固定,你的獸醫會根據貓咪的體態跟體重來建議每天要餵的卡路里是多少。肥胖與胰島素抗性有關(所以要打更多胰島素),因此減重有助於血糖的控制、並且增加進入 Remission(緩解)狀態的機會唷


放飯的時間點 - 是否要固定一天兩餐,就會不像狗狗那樣嚴格要求,因為有實驗指出吃低碳水化合物的健康貓咪並不會有明顯飯後高血糖的情況發生;另外,畢竟貓咪可能原本就是習慣少量多次的進食,所以就維持以往的餵食方式、只要更換食物即可。


放糖尿病專用乾飼料任食也是合理的,只是一定要每天觀察吃的量有多少,如果是需要減重的貓咪也要限制總熱量的攝取。如果擔心一放下去就立刻被吃光、或是多貓家庭的話,可以考慮自動定量餵食機或晶片感應餵食器。



除了打胰島素,我還有其他選擇嗎?


作為主要治療藥物(不給胰島素)的話,目前只有一種口服的藥物有足夠的研究證據支持它的效果,叫做 Glipizide,我們台北貓醫院備有此藥。不過可惜的是,此藥並不是對每一隻貓都有用,而且就算有,也要連續使用幾周之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成效,還要考慮可能的副作用,因此糖尿病貓的治療首選依然是打胰島素。 至於「食療」的部分⋯ 我們有機會再另外討論。



用筆記本表格清楚記錄照顧細節


每一天都要觀察貓咪的情況,包括食物種類、吃了多少、打了多少胰島素、血糖值多少、尿尿幾次、口服藥吃了沒等等,按時間條列記錄下來,除了讓共同照顧的家人們可以清楚交接狀況以外,對我們醫生評估胰島素劑量需求的時候也會有很大幫助唷! 

一位家長用心做的記錄表




居家照顧常見問題 Q & A


萬一忘記打胰島素怎麼辦? - 如果不小心漏掉,只有一次的話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不用擔心,到下次該打的時間準時繼續相同劑量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可以補打喔。


家人沒交代清楚,不小心連續打了兩次胰島素該怎麼辦? - 可能會引發低血糖造成危險,最保險的方法是送去動物醫院監控治療一天,或電話詢問你的獸醫師該怎麼做。


到底多少的血糖值才是適當的? - 理想情況是儘可能把血糖值控制在250 mg/dL 以內,並且不要低於80mg/dL,但要維持的這麼完美並不容易,因此還是以不要低血糖為優先考量。


這次的血糖比平常的低,還是照打胰島素嗎? - 這常發生在回家不久或胃口還不穩定的貓咪,大原則是:如果血糖值小於150那就不打(跳過這一次),介於150-250之間就給半量。但實際情況還是要依照你的主治獸醫的指示來調整。



家長們該知道的事情


  • 市售的人用血糖機拿來測貓的血糖通常都有誤差,所以一開始務必拿去動物醫院對照測試幾次,以做參考。 
  • 除了低血糖狀況以外,不要自己調整胰島素劑量。 
  • 多數的貓咪必須長期施打胰島素,不可以隨便停藥,沒有好好控制演變成酮酸血症的話可能致命。 


結語


寫了這麼多,希望的就是讓各位看了之後多了解一些事情,能夠更有信心的照顧糖尿病貓,讓牠們都能夠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雖然有時無可避免的會生病,但是若有爸媽的用心照顧,毛孩們還是可以過得很幸福的唷。 




Reference: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如何帶貓看醫生不再緊張?獸醫教你怎麼做


你是否有過這些經驗?

  • 要帶貓咪出門的時候發現聰明的牠已經去躲起來了,還藏在你很難抓得到的地方 
  • 想把貓咪放進外出籠或背包裡面的時候遭遇頑強抵抗 
  • 花了好久時間好不容易出門了,結果遲到沒趕上約診時間,又要繼續等更久 
  • 貓咪看醫生做檢查、抽血的時候抗拒尖叫,聽了讓人不忍心,甚至需要被鎮靜才能繼續 

這些都是許多家長可能遭遇到的問題,對家長本人、貓咪還有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會造成影響,最怕的就是貓咪因為緊迫而產生攻擊行為、造成有人員受傷,被咬的深了傷口可能會發炎感染腫起來,或是看到長長的血痕擔心會不會留疤,我們做這行的總是免不了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因為就診過程的種種困難,也可能因此降低家長帶貓咪去看醫生的意願,這我其實也能理解,不過這就表示貓咪在生病時可能沒辦法得到最適當的照顧,或是有機會因此延誤了接受治療的最佳時機,造成牠們要忍受額外不必要的痛苦。所以大家更應該要學習如何把「帶貓咪去看醫生」這件事情的緊迫程度降到最低!


如何減少貓咪帶出門時的壓力


首先要了解貓在感到恐懼、害怕及焦慮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特別是要認識這些行為 “初期” 的表徵:

  • 肢體動作以及臉部的變化 - 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
  • 叫聲改變 - 嚎叫或是不停的叫 
  • 流腳汗 


就診之前的準備 先讓貓咪習慣檢查操作


平時就經常在家裡玩「醫生檢查」的遊戲,例如:檢查耳朵跟肉墊、把爪子推出來、打開嘴巴看看牙齒等,一樣也是搭配好吃零食或貓草等獎勵,也可以把小零食塞進嘴巴深處模擬餵藥。注意這些練習必須要循序漸進,不急著一步到位;可以拆解成幾個步驟、分成好幾天進行,等確認貓咪可以接受這個動作幾次之後再執行下一個動作。




一個好的外出籠或背包應該要具有幾個特點:


  1. 適當的隱蔽性 - 有安全感。
  2. “屋頂”可以打開 - 方便溫柔的抱貓咪出來,或是直接在裡面檢查也很方便 
  3. 通風透氣 - 對於扁臉或有心肺問題的貓咪特別重要 
❌ 不應使用布袋等沒有穩當站立平面的
❌ 也不要用不夠牢固/可能被貓咪從裡面輕易打開逃脫的
❌ 避免使用大面積透明的款式


會自動去外出籠窩著的叉哩

習慣外出籠或背包


平常就把放在家中的某個角落,讓貓咪可以自由進出,並且盡量增加「進籠子」與「好的事情」之間的連結,例如點心罐罐都放在裡面吃、或是進籠子帶出門去公園晃晃看小鳥飛等等。也可以預演就醫 - 帶去醫院讓貓咪習慣周圍有陌生人跟其他貓咪,並且在貓咪有良好互動表現的時候用零食獎勵,強化好的印象。 

移動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大毛巾或外套將籠子整個蓋住,避免突然經過的人、車、狗狗等造成驚嚇。籠子裡面也可以放有家中氣味的墊子、玩具、主人衣物等等,讓貓咪在陌生的環境也能有熟悉的感覺。



就診時的目標:讓流程更順暢、減少緊張的時間


盡量選擇約診制的動物醫院,減少排隊等待的時間,而且也因為約診先規劃好充足的時間,我們才能好好的診治每個病患。

提前跟醫生助理說貓咪的個性,這樣我們就會特地放慢放輕動作(慢慢來,比較快🙂),或是先準備好零食或玩具來讓牠不那麼緊張。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們自己也要保持冷靜,不能表現出緊張或焦躁的樣子,動物都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情緒,你越緊張,貓咪就越緊張唷!



回家 - 重新加入其他貓咪


從醫院回家的貓咪可能會有帶著包紮、伊麗莎白項圈或殘留醫院的味道,讓家中其他的貓咪暫時不認得牠了,因此對牠表現出哈氣或攻擊等不友善的行為。改善的方法有:

  1. 在家中跟提籠都噴上費洛蒙(注意噴完半小時後才可讓貓進提籠) 
  2. 回家後先把貓放在獨立的空間至少24小時,再讓其他貓咪跟牠接觸 
  3. 下次把家中其他貓也一起帶去醫院做陪伴 


當以上方法還是不夠讓貓咪冷靜時


如果該次就診有立即幫貓咪檢查或治療的需要時,就會考慮使用鎮靜藥物。鎮靜藥物的作用是減少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並且舒緩躁動不安的情緒,也就是說,鎮靜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貓咪感到比較輕鬆,並且讓家長們以及工作人員免於意外傷害,畢竟貓咪是天生的獵人,身上的武器不少,生病的時候又不舒服、心情不好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受傷。

「鎮靜」跟「麻醉」是不同的。被麻醉的動物會完全失去知覺跟意識,鎮靜則不會。有時候鎮靜甚至會被用於類似 “治療” 的用途,例如在哮喘或氣管塌陷的動物嚴重發病時,給與鎮靜劑可以幫助減少身體組織的耗氧量。當然鎮靜也有它的風險以及副作用,所以獸醫師會根據貓咪個別的情況選定最適合的鎮靜藥物種類,在足夠的效果及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最近一年台灣又從國外引進了一種好用又安全的鎮靜藥了👍🏻



鎮靜以外的其他選擇


其實有些時候並不一定要使用到鎮靜藥物,也有其他有效能讓貓咪配合檢查的一般藥物,例如gabapxxxxx - 這是一種口服的止痛藥,原本使用來舒緩神經痛或輔助控制癲癇,但它有個副作用就是嗜睡(家人之前梨狀肌症候群也吃過的感受),美國首屈一指的獸醫學校UC Davis就用它來做了實驗發表了一篇論文,主要是測試貓咪來動物醫院就診時使用這個藥來輔助的效果。

研究顯示,跟安慰劑相比,服用gabapxxxxx的貓咪在交通運輸時以及被獸醫檢查過程中的壓力指數都顯著較低;可能的副作用有共濟失調、流口水以及嘔吐等,都在數小時內恢復正常,出現的比例約為30%(但依我個人經驗其實很少發生)。此藥有效、安全又方便,可以直接把藥混在肉泥裡面給,我們醫院目前都常規在使用,我非常推薦唷! 



結語


現在我在只幫貓咪看病的台北貓醫院工作,在這樣的環境、同事們的 “貓友善技巧“ 以及家長們的用心之下,遇到就診障礙的頻率已經少很多了。希望愛貓的大家都能去學習相關資訊、花時間努力卸下牠們的心防,避免或是修補牠們對出門看醫生的負面印象,除了幫自己解決問題之外,也是為了你的貓好。不要因為覺得帶貓咪看醫生很困難,就因此犧牲了牠們就醫接受治療的機會,畢竟寵物的幸福是被掌握在人類的手中的啊。 



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貓的親人訓練:了解貓咪「凶」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緊張害怕的貓

回想一下你把貓咪帶回家的那一天,牠的表現是什麼樣子呢?

有些貓咪一開始到新家的時候可能不是那麼的好親近,總是睜大著雙眼盯著人看,被伸手觸碰的時候像是被電到一樣抖動或僵硬,發出鳴叫聲或哈氣、甚至出手打人,也不在人面前吃東西。

好一點的,可能也是巡視一圈新環境之後,就找個地方休息了,躲的遠遠的對人一點興趣也沒有,跟之前看到牠活潑撒嬌的樣子怎麼完全不一樣?

有些貓咪被認為是很「凶」或不夠親人,沒辦法在人眼中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彼此建立關係的一開始就遭遇阻礙,因此受到家人反對、讓領養的貓咪被退回、甚至因為攻擊行為而導致有人受傷... 這篇文章希望能讓大家多了解一些關於貓咪不友善表現的原因 & 改善方法,以及如何讓貓咪比較親近人。


首先要了解貓咪負面情緒的肢體語言:


害怕的時候瞳孔會放大、耳朵轉向兩側或向後(香港人稱作「飛機耳」)、鬍鬚會收起,身體會蜷縮貼近地面然後尾巴卷在身體旁邊,好像想要縮小身體降低存在感那樣。若是感受到威脅持續存在的時候就會開始哈氣或低鳴,也就是警告對方不要再靠近的意味。

從害怕的肢體語言轉變成攻擊行為,可能只有很短的時間,依照貓咪的個性而定,因此在你跟這隻貓咪還不熟的時候必須小心注意。

貓咪會「凶」的原因主要有幾類:

  • 因為身在陌生的環境而感到害怕 - 發生在貓咪剛搬去新家的時候,改善的方法就是確保該有的基本資源都有提供(點這裡參考),然後給牠一些時間去適應就會慢慢改善了。對貓咪這時候釋放出的負面情緒不要太在意。
  • 因為疼痛或疾病導致的脾氣暴躁 - 看生病的部位而定,例如有骨關節炎的貓咪在被抱起或剪指甲的時候可能突然張口咬人;或是患有口腔疾病的貓咪一被碰到嘴巴就發脾氣;這部分就要跟你的獸醫師討論該如何改善。
  • 被摸太久也會不爽 - 有些貓很享受被摸,但摸著摸著會突然翻臉咬人,原因不明,有人說是摸太久會產生靜電就變不舒服,或是喵星人單純就是想用比較粗魯的方式喊停😅;不論什麼原因如果你摸一摸貓發現牠開始盯著你的手、並且甩動尾巴,那就該把手收回來了。
  • 「正常」的玩樂被誤認為 ”攻擊行為“ - 追逐、撲咬、抓取等都是貓咪正常玩樂的行為,只是有些貓咪沒有跟兄弟姐妹一起長大,因此不懂得控制適當的力道把人抓傷咬傷。這時教學的責任就落到家長身上了:只使用玩具或逗貓棒跟牠玩,並且在牠咬人的時候立刻停止遊戲,切忌對牠打、罵,不然只會造成反效果。

一開始還不愛給人抱的叉哩

另外像有些貓喜歡偷偷埋伏、趁你經過的時候突然衝出來抱住腳跟大啃一口,這就是牠把你的腳當獵物了,因為你被攻擊時的反應讓牠覺得很有趣!所以一樣是冷處理就好,不給牠任何反應就可以了。出現這種行為也代表我們需要用其他方式增加陪牠玩樂運動的時間。


那該如何讓貓咪更親近人呢?


不論是新養貓,或是想要跟現有的貓咪培養更好的關係,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慢、並且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的增加互動並累積信任感。貓咪非常的纖細敏感,特別是還沒有跟人類相處過的浪浪(甚至還曾經跟人有過負面的互動經驗)更是急不得,用上幾個月的時間都有可能。貓咪喜歡溫柔的人,講話要輕聲細語、動作要輕柔。

初期到新家的時候,就像前面提到的讓牠自由探索認識環境、躲藏或休息來建立對環境的熟悉感,不能因為喜歡貓咪就像跟蹤狂一樣追著牠到處跑,或是想要就抓來摸抓來抱(家裡有小朋友的要特別提醒一下),也不要一直緊盯著牠看唷


貓咪視角

對於比較緊張的貓咪,就是利用餵食的時候來互動,拿著肉泥、罐頭等食物接近,每天好幾次,份量少少的就可以了,目的是要讓牠把「人」跟「好的事情」產生正向的連結,一點一點的減少人跟貓之間的距離,如果貓咪哈氣或低鳴的話那就稍微遠離一點、用這個距離多嘗試幾次,沒有再被貓咪出聲警告之後再繼續靠近。

到可以摸的時候,記得是從頭、臉、下巴開始,可以參考這個圖:

“超愛” 的位置要等之後夠熟了才能摸喔


摸摸的位置跟持續的時間也一樣是慢慢的增加,每次只多一點點不要貪心。

可以摸背之後就嘗試抱起來:移動一小段距離、移動去食物前面、移動到自己大腿上放著在腿上吃飯,再來進階的就是嘗試摸手、肉墊,把指甲推出來,這些階段貓咪都算能接受了再開始剪指甲。漸漸的,慢慢的,成功的親訓可能真的要花很多時間以及毅力啊...

若是貓咪在照顧上有立即性的需求,例如指甲很尖、有傷口要處理、需要餵藥等等,使用毛巾+ 伊麗莎白項圈輔助,或是帶去請獸醫用安全適當的方式處理。


對貓咪釋出滿滿的愛意,該做的也都已經做了,但牠還是不領情?


有些貓咪養很久了但還是不太親人,這就要看每個人對 “親人” 的定義了,有些貓咪個性就是比較獨立一點,不需要太長時間與人類相處,這點跟養狗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如果貓咪會自己主動來找你互動,就算只是喵喵叫討食物,或是坐在你面前舔毛等,雖然沒有直接的肢體接觸,互動的時間也可能很短,但其實表示牠在這個環境跟你相處在一起已經感到自在了。如果期待每隻貓咪都能回報我們付出的愛,跟狗一樣給抱給摸、叫牠就過來、回家一進門就出來迎接... 那可能要失望了。

對我來說養貓比較像是有 “榮幸” 可以跟一種迷人的生物一起生活,看看牠可愛的外表,欣賞牠優雅敏捷的身手,如果牠喜歡我、可以過來對我撒嬌討摸,甚至跳上身來跟我一起滾床窩沙發,那就像得到皇上恩寵一樣覺得幸福啊~


叉哩限時開放的摸肚肚 🥺


覺得貓很凶,卻不知道自己哪裡惹到牠?

最後,這裡整理出幾個貓咪不喜歡、卻常被冒犯的地方:

❌ 過度的關心及注意
❌ 打擾牠睡覺、舔毛等休息獨處的時間
❌ 大力的擼貓
❌ 抓尾巴或故意搓弄肉墊
❌ 用逗貓棒敲打或戳貓
❌ 大聲講話或發出突然的聲響
❌ 用打罵的方式應對貓咪不適當的行為

大家可以自我檢視一下,想想有沒有曾經不小心踩到這些點呢?避開這些事情,讓你的貓咪更喜歡你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