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養貓新手必備知識: 打預防針、結紮、驅蟲,2020最新建議



這篇文章是寫給家中有一歲以內的幼貓、或是準備新養貓的家長們看的,因為看診時經常遇到家長覺得疑惑,為什麼獸醫說的「預防針注射計劃」跟寵物業者、還有隔壁老王說的都不一樣?甚至不同的獸醫也有不同的講法?另外也會提到我個人對於結紮相關的建議、以及寄生蟲的預防(你以為室內貓就不會被寄生蟲感染嗎?😏),把家長該知道的重點都統整出來,希望能解除大家心中的疑惑、充實醫療保健相關的知識,讓新手貓奴們升級成更稱職的毛孩爸媽! 


為什麼要打預防針?


預防針這種東西會被發明出來,就是因為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常見的傳染病,或是讓感染比較不嚴重/恢復更快。台灣有許多種類的傳染病存在,會造成貓咪的各種不適,例如很常見的皰疹病毒,讓貓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可能一輩子沒完沒了。若不幸感染到比較凶狠的(例如小病毒腸炎)甚至可能因此死亡,就算幸運耐過了,住院治療的費用也是一大筆開銷,這其實都是可以靠著打預防針去避免的


預防針裡面有哪些疫苗成份?


最基本的核心疫苗,也就是「貓三合一」,能夠抵抗皰疹病毒(Herpesevirus)、卡里西病毒(Calicivirus)以及小病毒(Parvovirus),建議所有貓咪都要施打。另外還有「貓五合一」就是三合一另外再加上白血病(FeLV)以及披衣菌(Chlamydia)。


聽說打疫苗會長腫瘤,這麼恐怖?


貓注射部位肉瘤(FISS)是一種惡性腫瘤,發生原因目前不明,被懷疑是跟有佐劑的疫苗注射(例如白血病以及狂犬病)有關,因此如果只是施打一般核心疫苗或是無佐劑的疫苗,發生此病的機會是很低很低的。相比之下,因為沒有施打疫苗、或環境沒有做好消毒處理因此感染小病毒腸炎死亡的貓咪反而多很多


幼貓預防針到底要打幾次?


一般來說是三次,也就是在兩個月、三個月及四個月大的時候施打預防針。若是三個月以後才開始打的,兩次就好;但是那些兩個月大以前已經打過一次的,總共要打四次。

為什麼這麼複雜?其實原因就在來自母體的移行抗體。這東西是來自貓媽媽的禮物,幫助幼貓可以抵抗疾病,直到四個月大左右才會慢慢消失,但是移行抗體的存在卻會干擾疫苗的效果,因此最後一次施打的時間建議不要早於四個月。另外,許多疫苗都需要連續打兩次才能產生足夠的效果,所以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就有了現在的預防注射計劃,但也只是基本原則,因為每隻貓咪的年齡跟生活環境都不同,所以還是需要獸醫師視情況來決定怎麼打。 


一定要有疫苗瓶身的貼紙才是有施打過的證明喔


美國動物醫院協會 AAHA 以及美國貓醫師協會 AAFP 是具有公信力的單位,根據他們在2020年發表的最新指引方針,有兩件事情想讓大家知道:

  1. 除了前面提到的預防注射計畫之外,建議六個月大的時候額外再補強一次核心疫苗(貓三合一)。因為據統計有近1/3的貓在四個月大的時候還是有移行抗體,因此六個月時多補強一次可以為牠們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 
  2. 完成基礎預防注射計畫的貓咪,若是都待在低風險的環境(例如純室內單貓家庭),未來每三年補強一次也是可以的。 

狂犬病疫苗是台灣法律規定要打的,因為這是可以從動物傳染給人的可怕疾病,而且台灣近年也有不少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的案例,因此也是建議施打。不過考慮到貓注射部位肉瘤的問題,現在市面上有可以降低風險的「無佐劑」狂犬病疫苗可以選擇。

  • 小結論:
幼貓兩個月大左右就要帶去給獸醫檢查打針囉!個人建議一般貓咪選擇三合一就可以了,如果是半放養、或是在貓舍/多貓家庭/家中有貓咪已經有傳染性疾病的,再跟你的獸醫師討論適當的做法吧!


關於結紮的建議 -



  • 如果你養的是公貓: 
結紮主要是為了改善或避免行為方面的問題,例如亂尿尿、打鬥、發情期想逃家或是夜晚嚎叫等等。結紮的時間沒有急迫性。

  • 如果養的是母貓: 
非常建議結紮。性荷爾蒙被認為與乳腺腫瘤的發生有關,且在貓咪的乳腺腫瘤有高達八成以上是惡性的。沒有結紮的母貓除了不定期、長時間的發情期可能造成困擾之外,在未來也會有機會產生子宮蓄膿的情形,而且並不少見;這兩個月內我們醫院就有兩隻,而且一隻一歲半、另一隻才六個月大...萬一真的有子宮蓄膿首選治療方式一樣是手術切除,與其老了病了還在承擔風險開刀,不如年輕的時候早點做一做術後復原又快。

  • 公貓母貓都有的家庭: 
如果沒有打算要讓牠們生小貓,建議五個月大左右就要結紮了。母貓性成熟的時間會根據本身營養狀況及季節等稍有變化,可能六個月就開始有生育能力了!不能因為牠們看起來還小小隻的就大意唷!


驅蟲的必要性


驅蟲也是維持貓咪健康很重要的一環。寄生蟲不只是常見的跳蚤、絛蟲而已,你知道貓咪也會感染心絲蟲嗎? 這是一種住在心臟裡的蟲,透過蚊子傳染(所以純室內貓也可能被感染),平常可能只有咳嗽、精神食慾下降,或是根本毫無症狀、某天突然就猝死了...而且就算及早發現心絲蟲感染,目前市面上也沒有安全有效的治療給貓咪使用,因此最好的方式還是及早預防

另外,許多寄生蟲並不是肉眼可見的,例如耳疥蟲或在環境中還沒孵化出來的跳蚤卵等等,所以不要覺得貓咪跟環境「看起來」都很乾淨就不需要驅蟲。

傳染的途徑也不只是吃到受汙染的東西這麼簡單。蛔蟲的蟲卵通常存在於受汙染的土裡面,所以足不出戶就不會被感染到了嗎?其實蛔蟲的幼蟲是可以經由乳汁傳染給幼貓的。又像是絛蟲可以把跳蚤當成中間宿主,因此貓咪不一定要直接吃到其他寵物排出的絛蟲節片或蟲卵,吃到跳蚤一樣會被感染。


確實的驅蟲,具體該怎麼做呢?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滴劑或口服驅蟲藥,但沒有一種是完美的,而且也要看動物醫院現場有備哪些藥品。你可以選擇自己方便使用的做搭配,只要確認以下三類都有預防到,並且按照包裝上的指示按時使用就可以了:
  • 皮膚表面的外寄生蟲(包括跳蚤、壁蝨、耳疥蟲)
  • 腸道內的寄生蟲(特別是絛蟲跟蛔蟲)
  • 心絲蟲 

剛帶貓咪回家的時候,因為之前的環境衛生狀況未知,上面也提到了各種傳染途徑,再考慮到寄生蟲生活史週期,因此我習慣至少給兩次口服的腸道內寄生蟲藥,再加上「包含心絲蟲預防」的「體外寄生蟲滴劑」每個月點一次。如果你的貓可以去戶外自由活動的話,建議定期每三個月給予腸道驅蟲藥喔。 


小貓第一次來醫院的時候都要好好招呼一下 - 陪玩或是肉泥招待,下次才不會怕來看醫生🙂 @台北貓醫院


看完這麼多,養貓的基礎醫療保健知識你都有了,接下來就是付諸行動囉,在我們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的做好、預防疾病的發生,謝謝你為了貓咪所做的一切,讓牠平安健康長大!

參考資料: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貓咪亂尿尿、尿不出來!詳細分析及解方告訴你 - 常見疾病系列

上廁所時會變身成蝸牛的叉哩

最近天氣開始變冷,又是貓下泌尿道症候群好發的季節了。

在台北貓醫院,前陣子有隻愛講話的小貓來就診,叫做小太陽,主人說牠上廁所的時候會哀嚎,而且尿得比較頻繁,想檢查看看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我一摸肚子,就摸到裡面一個硬硬的膀胱;看了看屁股,在尿道的開口可以擠出一小條像牙膏一樣的物質…再用超音波看了看肚子,發現膀胱跟尿道裡面還堆了滿滿一整排的雜質,結果可憐的小太陽就被麻醉、導尿、收住院了,牠才八個月大。

這個情況叫做貓下泌尿道症候群 Feline Lower Urinary Tract Disease ( FLUTD ),在貓咪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也是以前在急診醫院工作的時候經常需要緊急處置的情況。會發生的原因包括膀胱內的疾病(例如結晶、黏液、細菌感染、結石等)、或是壓力引發的尿道括約肌痙攣等等,造成貓咪的疼痛與不適。

貓咪表現出來的樣子有很多種,例如頻尿、血尿、蹲好久廁所、在貓砂盆以外的地方亂尿尿等等,甚至可能會造成尿道阻塞,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例如尿毒症、高血鉀危及生命,或是治療後卻留下後遺症變成慢性腎衰竭,所以這也是我認為所有養貓的人都應該知道的疾病。


來到動物醫院我們可能會需要做的檢查:


包括驗血、超音波或X光、還有驗尿,目的是找出病因,還有評估貓咪目前身體機能的狀況,視每個病患個別的情況而定。當然狀況越差的就會需要越多或越密集的檢查與監控,才能確保我們有適當的處理到所有的問題,盡可能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


治療方法解說:


在急性尿道阻塞的時候必須儘快導尿、或把膀胱內的尿抽走減壓,來緩解尿液對腎臟的傷害。導尿後若有再次阻塞的疑慮,就需要放置導尿管保持尿路暢通、住院照顧,爭取讓藥物治療見效的時間。

治療主要使用的藥物是止痛藥以及尿道平滑肌放鬆的藥物;視情況給予情緒穩定的藥物、抗生素、消炎藥、膀胱黏膜保護劑等等。其中止痛特別重要,因為疼痛會促使肌肉緊張,進一步的惡化症狀。要注意藥不是給得越多越好,特別是在有尿毒症/慢性腎病或肝病的動物要小心。另外口服藥可能的副作用有:鎮靜、食慾大開、睡著時漏尿等等。

給了止痛後ㄎㄧㄤ掉、第三眼瞼脫出的小太陽

一般我的建議都是至少吃兩個星期的藥,視情況需要調整劑量並延長投藥時間,因為有些造成此病的原因沒辦法很快的就改善,過早的停藥會導致症狀很快復發。還有例如 Amitriptylline 這種讓情緒穩定的藥物需要吃到數週以上的時間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不過若是貓咪狀況穩定改善中,不一定需要頻繁的回診,家長回來拿藥亦可;畢竟對有些貓咪來說,帶出門回診本身就會造成不小的緊迫。除了口服藥之外,促進下泌尿道健康的處方飼料例如 Hill’s c/d stress、保健食品和貓費洛蒙Feliway等安全無副作用的方法也都可以考慮。

當貓咪發生這個疾病的時候,家長們可能會覺得困擾,為什麼吃藥、住院回家之後都不會好呢?很重要的是,除了以上的治療,家長們也要檢視家中養貓的環境是否適當、提供給貓咪的資源必須滿足基本的需求,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每個養貓人都該知道的貓行為學

不斷復發,該怎麼辦?


其實多數的貓咪在家長們做到上述部分就好了,但還是有些貓咪未來又再復發,原因大致上可以分成三類:
  1. 突然出現的壓力,例如養新的貓咪、搬家、隔壁在裝潢、家長出差,甚至天氣變冷的時候 
  2. 引發症狀的根本原因沒有完全的被改善、或是很難被改善,特別是在多貓家庭、資源的不足
  3. 其實不是病理性的問題,而是行為上的問題 
第一類的比較容易預測,也相對容易處理,使用口服藥輔助撐過去就好了!
第二類所說的“改善”,其實就是嘗試盡量去滿足貓咪的需求,但貓咪不會開口說出牠們的偏好,所以我們的做法就是提供各種不同種類的資源讓牠們去選擇。以貓廁所為例子,經常遇到的迷思是,「某種貓砂我家貓都用了好多年了」,其實並不一定代表牠喜歡,可能只是因為沒有選擇所以將就用而已,而這就是潛在可以改善的地方。喝水的容器也是、休息的地方也是、玩樂運動的方式也是。 

終於也換我鏟到愛心形狀的貓砂了!

一般來說會讓貓咪喜歡的貓砂盆是越大越好、放在隱密的角落、數量也要夠多;無香味的礦砂是接受度最高的,而且鏟屎官每天都要去清。

最怕的就是第三類,我們做了所有該做的檢查及治療、環境也改善了,也已經結紮了,但貓還是不斷的在貓砂盆以外的地方尿尿...有些貓咪平常看起來完全正常,但就是家長某天下班回家累個半死、準備躺上床睡覺的時候,一摸枕頭棉被發現上面有尿...那真是會讓人崩潰。也有遇過貓喜歡尿在背包裡面的,家長一早匆匆忙忙背出門去上班之後聞到味道才發現。喵星人的行為有時候真的很難用一般的邏輯去解釋。要如何改善行為問題,有很多內容可以討論,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家長們經常遭遇的困難:


要改變家裡現有環境有時不是那麼的容易,需要花時間跟體力去整理,可能家裡已經夠小了哪還有空間再塞一個貓砂盆啊?其實我會把這個看成一個改變自己生活的契機,讓我們徹底的打掃整理、去思考還有什麼新的可能,讓家裡變得更好,如果也因此成功改善貓咪的問題,那感覺不是很棒嗎?需要靈感的話,我覺得 Facebook 裡面有些討論收納的社團很不錯,有許多激勵人心的案例分享喔!

另一個會遇到的困難是來自家中其他貓咪或家庭成員,特別是小孩子會去弄貓的,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這部分也只能努力教導溝通,讓小朋友知道該怎麼跟動物互動、要尊重其他生命,也是一個讓孩子成長的機會。若是有持續且無法避免的外來壓力,或是真的盡力了卻還是無法改變,那也許要認真考慮一下是否要讓貓咪換一個生活環境了。

有些可憐的公貓因為不斷復發、或是無法導尿疏通阻塞的尿道因此被建議去做尿道造口手術。我覺得真的要先考慮清楚,把最容易阻塞的位置切掉不會是一了百了,據統計術後有約1/3-1/4的貓會有反覆感染的情況,還有皮膚尿灼傷也可能是要長期面對的問題,因此務必真的逼不得已的時候才做。


現在就行動起來:


貓咪的個性千百種,如果你家養的其中一隻就是比較高需求的那種,那就只好更加花心思的照顧牠、比寵其他貓還要更寵牠了。想盡可能的降低復發的機會,有幾件很容易而且很有幫助的事情,你現在就可以做:
  1. 跟所有家人說明貓咪的狀況,大家一起努力改善
  2. 每天餵一餐罐頭加水 
  3. 每天多花十分鐘跟牠相處,摸摸牠、跟牠玩玩逗貓棒 
希望養貓的大家對於這個常見的疾病了解更多一點,讓下泌尿道症候群所苦的貓咪更少一點。